杭州市科协于2015年创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以来,持续举办10届,累计接收1500余个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,与50余所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落地杭州的成果转化率达到4.2%,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创业1%的转化率。通过探索以赛促教、促学、促创的工作机制,搭建人才、项目、资本、企业共赢平台,打通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形成科协助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,获人民网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。
一是建立组织机构。2015年,市科协牵头发起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。会同市教育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市场监管局和团市委,共5家单位联合主办。发动区、县(市)科协和相关市级学会承办、协办。
二是确定参赛对象。范围为在杭高校(邀请部分省外高校)在读大学生(含研究生和本、专科生),毕业三年内(含第三年)在杭工作的大学生个人以及团队(不超过5个人)的科技创新作品。
三是明确大赛程序。赛事分前期发动、院校推荐、初赛晋级、复赛路演、决赛颁奖五个阶段进行。初赛推荐30-50个项目进入复赛。复赛通过分组现场答辩和专家量化评分,筛选15-30个项目进入决赛。决赛形式包括项目展示、演示或路演(视频)、答辩。
四是严格评审标准。按照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要求由专家对项目开展评审,根据参赛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、项目转化成果的可行性、市场化和产业化前景、创新创意情况,实行百分制量化评分。
五是设置若干奖项。以2:3:5结构设立科技创新发明一、二、三等奖名额,另设创新奖若干个以及优秀组织奖、社会公益奖。不设奖金。
六是促进成果转化。组委会统筹相关资源,加强对参赛优秀项目的宣传推介,促成项目签约合作,推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。
“科创赛+人才发现”。依托高校科研处、学生处等的动员组织,吸引有创新热情、有创造成果的大学生个人或团体携带项目申报参赛。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接受锻炼,展现勇于创新、贴近实践、深入探索的优秀品质,一批参赛选手被单位招录聘用成功就业,赛事发挥了聚才引才的平台作用。
“科创赛+项目挖掘”。组委会以项目为评审对象,所有参赛项目需符合“三自”要求(自己选题、自己设计和研究、自己制作和撰写)、兼具“三性”原则(科学性、新颖性、实用性)。邀请专家审核评价,把脉项目的科技含金量,分析转化或投产的可行性,评估项目的预期效益,从中筛选优秀项目。
“科创赛+成果转化”。组委会推进项目成果转化,为获奖项目申报专利实施绿色通道服务,推荐获奖项目参与企业与资本对接。开辟融资渠道,对接浙江科彩中心等单位,对成果转化的企业予以研发资金支持。
“科创赛+产业对接”。吸引各类科技企业、风投机构、科技园区等共同参与赛事。复赛和决赛阶段,针对性地在相关区、县(市)设置专业赛区,将赛道与各区域的特色产业跑道精准对接,帮助。颁奖典礼邀请专家、企业及风投机构参与,组织项目与园区、资本对接活动。
“科创赛+科技教育”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,加强宣传推广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如2021年为“科技创新,助力‘亚运’”,2024年为“智汇长三角,共筑科技梦”。开发科彩中心APP,推广内容涵盖科普反诈、创业创新、科技企业信贷,为企业、高校、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传等科技教育服务。
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10年间,赛事的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,实现了人才、项目、资本、企业多方共赢的成效。
成效之一,赛道不断细分。优化赛制结构,搭建学术型赛道、创新应用型赛道、科技企业赛道、科技文创赛道。突出专业特点,分设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化工环境和科技文创五个类别,基本对应杭州市的产业生态。
成效之二,范围不断扩展。参赛选手以浙江省内为主,逐渐跨地区辐射到四川等省外高校。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赛扩展到长三角地区,以杭州为主赛区,邀请上海、南京、合肥等城市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共同参赛。
成效之三,项目不断增加。数量上,从初始阶段的每年100余项发展到第十届的400余项。类别上,从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化工环境和机电工程四类到增设科技文创共五大类别,其中机电工程逐步发展为智能制造。10年来,累计接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500余个。
成效之四,成果不断转化。参赛项目科技含量不断增加,成果转化率逐渐提高。第三届中有浙江理工大学的“基于色织提花的精准印花面料”创新设计项目落地绍兴,3D打印布料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印染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,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。第四届有中国科技大学5G VR项目的智能制造作业信息协同平台Mar在杭州5G未来科技城落地,并获得杭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项目资助。第六届一等奖的智能玩具项目来自浙江大学,落地杭州并已投产,2021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、利润达1000万元。第七届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“我的巴查哈洛特音乐魔法世界”项目已形成产品进入市场推广。经初步统计,10年来,推进大学生就业上万人,推动建立企业上百家,促进投资2.47亿元。
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在杭州持续举办且不断优化升级,得益于找准了科技、教育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的工作结合点,从实践中探索把握规律,保障了可持续发展。
体会之一,以政校企会协同搭建全链融通平台。市教育局、科技局、市场监管局等市直单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,为参赛人才和项目提供优质服务。推动了中国科技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杭州师范大学、浙江树人学院等50余所高校共同参与。联动省内外科创力量,协同科技企业和科技园区主动参与赛事,共谋科技合作与事业发展机会。市科协还联合社会力量,推动成立了杭州市科技传播学会,承办赛事的具体工作。
体会之二,以大学生为主体培育创新生力军。发挥科技创新赛事的示范引领作用,聚焦高校大学生这个创新主体,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初衷,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子走出课堂、走进产业,在参赛中动脑创新发现、动手创造发明,以赛促学、以赛竞技、以赛提能,不断完善自身理论、知识、技术体系,在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中加速成长为新时代创新人才。
体会之三,以规范科学管理保障赛事公平有效。实行项目制管理,市科协每年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重点项目,期末根据项目标准和要求开展绩效评估。建立评审委员会,由主办单位、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,评审组织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,并对评审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。建立评审管理办法,从报名审核、赛事组织、评审标准、奖项设置等环节均遵循严格的流程,获奖作品在网站公示,确保科研诚信和评审结果的权威性。推进专家智库扩库提质,丰富数量、优化结构,吸纳合理化建议提升赛事标准化、品牌化管理。